當選礦廠的球磨機奏響清晨的生產序曲開啟新一天的生產,當礦石在浮選槽中歷經層層淬煉,褪去粗糲外衣,完成蛻變、最終化為鐵精粉。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雖未直面礦石的打磨與篩選,卻以數字為筆、以賬本為紙,在幕后為公司的穩健運轉筑起了堅實的財務防線——他們就是公司的財務人員。
在公司的生產鏈條里,財務工作從來不是孤立的數字核算。從入磨原礦量代加工的核算,到研磨、浮選、磁選等環節的能耗、輔材、機物料、人工成本統計;從設備維修保養的費用管控,財務人員的工作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每一個關鍵節點,成為串聯起“生產”與“效益”的隱形紐帶。
為了精準測算成本損耗,財務工作需要連續加班加點,逐一核對原材料庫存、人工成本、設備折舊數據,深入各部門實地盤點,只有拿出最準確的財務分析報告,才能為公司生產經營提供可靠依據。那些天,辦公室的燈光常常亮到深夜,計算器清脆的按鍵聲與窗外隱約的機器轟鳴交織在一起,那是“幕后旋律”,那是責任與專注的交響。
財務工作考驗的不僅是專業能力,更是一份“于細微處見真章”的嚴謹與堅守。鐵精粉的產量會因礦石品位、設備效率的變化而波動,對應的成本核算也需要實時調整。為了確保每一筆成本數據“零誤差”,財務人員總會抱著“吹毛求疵”的態度,反復比對生產報表與財務憑證,哪怕是小數點后兩位的細微差異,他們也會追溯到車間生產記錄、物料領用單據,直到找到差異根源、校準數據為止。也會追根溯源、一查到底。財務的賬本,連著的是公司的效益,更是公司員工的生計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正是這份責任感,讓他們在面對海量數據時始終保持專注,在處理復雜賬務時始終堅守原則,用專業素養守護著公司的“錢袋子”。
我們深知,財務工作的生命線在于合規與規范。每一項財務規定、每一道審批流程,都是不可逾越的紅線。財務人員始終將“合規”二字刻在心中,堅決杜絕任何違規操作,以敬畏之心對待每一筆收支,以嚴謹態度守護每一份資產,讓企業的財務運轉始終走在陽光之下。
與此同時,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為財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。隨著數字化技術在工業領域的深度滲透,財務人員從未停下學習的腳步,從財務軟件的升級操作,到大數據成本分析模型的應用,從稅收政策的實時解讀,到業財融合思維的深化,他們始終以“空杯心態”主動學習、積極提升,讓專業能力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,為財務工作注入更多科技力量與創新活力。
或許,他們的工作沒有生產一線“機器轟鳴、產銷兩旺” 的轟轟烈烈,沒有銷售團隊“簽下大單、刷新業績”的高光時刻,但正是他們這樣一群人,日復一日的默默耕耘,是每一張單據的仔細審核,每一組數據的精準核算,每一份報表的嚴謹編制,才讓公司的財務數據清晰透明,讓企業的資金流轉安全高效。他們用數字記錄著公司從晨光到暮色的成長變遷,用專業詮釋著“守土有責、守土盡責”的責任與擔當。就像那些在篩選中歷經千磨萬擊的礦石,終能蛻變為高品質的鐵精粉;他們也在平凡的崗位上,以匠心打磨專業,以堅守詮釋價值,綻放出屬于財務人的獨特光彩。
(來源:格爾木慶華礦業公司財務部 鄧保川)